国家医保局:2025年招采信用评价从严,加大打击骗保力度

时间:2025-01-28 14:14:51点击:64健康头条

失信企业如何处理?如何加大打击骗保力度?1月17日,在国家医保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相关部门负责人,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

去年评定失信企业735家,三种行为将从重给予评级

医药领域回扣带金销售等行为严重败坏了行业的风气,导致药价层层加码,最终转嫁到患者头上,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切身的利益。针对这类情况,国家医保局建立了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该制度主要是依据法院的判决或者行政处罚认定的药品带金销售,围标串标等案件事实,开展信用评级、分级处置、信用修复等工作,促使企业能够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获得合法收益。

国家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副主任王小宁介绍,截至2024年底,评定失信企业735家,其中特别严重失信7家,严重失信40家,中等失信76家,一般失信612家。

据悉,国家医保局将坚持严的总基调,进一步完善信用评价。调整评价的标准,由四档变三档,将现行的一般、中等、严重、特别严重四档,调整为失信、严重失信、特别严重失信三档,同时下调涉案金额的评级标准。同时强化惩戒力度,对于向医保部门和医药集采机构工作人员行贿的,对于参与伪造医疗处方检测报告等文书资料的,对于集采中围标串标的,将从重给予评级的处置。

架起监管的高压线,

去年追回医保基金275亿元

 

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司长顾荣

2024年全国医保系统共追回医保基金275亿元,查实欺诈骗保机构2008家,联合公安机关侦办医保案件301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741人,一批欺诈骗保机构被解除或暂停协议,并移送公安纪检等部门立案调查,架起了监管的高压线。

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司长顾荣介绍,国家医保局全年通过异常住院、倒卖医保药品等大数据监管模型,追回医保资金近6亿元,通过男女检查、男女用药、糖化血红蛋白等大数据筛查线索,追回医保资金近1亿元。通过智能监管子系统事前提醒事中审核,事后的监管,共追回医保基金31亿元。

“动员全社会参与监督,共同守护好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顾荣介绍,2025年,国家医保局持续巩固不敢骗的高压态势,扎实开展医保基金问题管理问题专项整治。

压缩医保资金结算周期,全国80%地区实现即时结算

2024年,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印发的通知,在国家层面统一和完善了医保基金的金融市场,支持基金安全、信用良好的地区出台医保增量政策,主要通过预付缓解医疗机构的运行的压力,为医疗机构平稳运行助力,从而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医疗服务。

2024年,全国72%的贫困地区安排资金943亿元。比如,江苏11个统筹地区预付近100亿元。浙江预付超过63亿元。四川21个统筹地区向1784家定点医疗机构预付超46亿元。新疆结合医保基金使用绩效评价,向全区66家三级医疗机构预付资金24亿元。

国家医保局医保中心主任王文君介绍,2025年,国家医保局计划全国80%左右的地区基本实现即时结算,到2026年实现全国所有的地方即时结算。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