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解读“十四五”新型工业化成果,医疗创新填补国内空白

时间:2025-09-13 10:48:43点击:0健康头条

(健康时报记者 徐婷婷 石梦竹)2025年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和副部长辛国斌、张云明,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

创新投入稳步提升,医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徐想摄

“创新是第一动力。5年来,我国创新投入稳步提升,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介绍。

其中,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填补了国内空白,泽布替尼等肿瘤治疗新药成为全球公认的“明星产品”,医疗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增进民生福祉,高端医疗装备护航人民健康

\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徐想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腔镜手术机器人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为患者减轻了创伤痛苦。

“十五五”期间,将继续统筹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持续性、系统性地布局攻关任务,加快建设供需适配、优质高效的重大技术装备体系,推动重大技术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

布局未来健康产业,拓展人工智能应用

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的一项重大任务。李乐成指出,未来将系统谋划健康等六大重点方向,脑机接口应用从医疗领域向教育、工业等领域拓展,生物制造技术在医药健康等行业广泛应用。

\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徐想摄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指出,下一步,将一手抓技术供给,促进“智能产业化”,一手抓赋能应用,加快“产业智能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包括做强产业供给,推进智能体开发部署,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人工智能终端产品。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