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600号”:一块月饼打造一个“疗愈生态”

时间:2025-10-13 10:48:19点击:24健康头条

(健康时报记者 尹薇)每年中秋,不少上海人的朋友圈常会被一个特别的话题刷屏:“今年,你吃‘精神饼’了吗?”

这里的“精神饼”,指的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推出的月饼。这家位于宛平南路600号的医院,被亲切地称为“600号”。如今,以月饼为起点,“600号”正用一系列巧思,打造一个独特的“心灵驿站”,让心理健康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从职工福利到文化符号

该院宣传科科长乔颖是“600号月饼”的策划者之一。她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2021年,“600号”首次推出月饼,包装简单朴素,仅作为职工福利在食堂售卖。谁也没想到,这个内部福利被网友偶然拍下,凭借“600号”的特殊身份迅速走红网络,成为一个善意的梗。

院方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2022年,月饼包装升级为素雅的淡绿色,印上医院的院徽和门牌号,还贴心附赠了梵高、弗里达等艺术家的表情包冰箱贴,在传递善意的同时,巧妙地消解了人们对精神卫生话题的刻板印象。

到了2023年,“600号月饼”彻底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包装采用高饱和度的“多巴胺配色”,每一种颜色对应一种现代人常见的情绪问题——绿色代表心平气和,蓝色对应着“emo”时刻。盒面上还出现了两个可爱的卡通IP形象“小葵”和“小瓜”,分别代表着需要关怀的心灵和积极求助的态度。

2025年,恰逢医院建院90周年,月饼礼盒更是升级为“盲盒”形式。设计上融入了医院的五座标志性建筑,配以春夏秋冬四季意境,每一盒都是独一无二的收藏。职工在品尝月饼时,能感受到医院深厚的历史底蕴,增强归属感与认同感。

月饼里藏着“疗愈密码”

“600号月饼”的走红,绝不仅仅是因为包装好看。它真正的魅力,在于将“心灵疗愈”巧妙地融入了每一个细节:从莫兰迪色系的淡雅到多巴胺配色的活力,月饼包装的色彩选择始终紧扣情绪调节。不同色块还采用了不同的触感设计,硬朗与柔和交织,带来独特的节奏变化感,在触摸间缓解压力。

2025年,除了推出独特的包装盒外,院方更是跨界合作,邀请钢琴家孔祥东为每一盒月饼量身创作了以四季为主题的钢琴曲。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优美的旋律便会流淌而出,配合香甜的月饼,营造出宁静愉悦的心理状态。每一块月饼的包装盒背后,还藏着一个“彩蛋”——二维码链接的是由医院专家录制的心理健康科普音频。从“读懂青春期”到“中年危机”,从“焦虑情绪”到“人际边界”,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专业的心理知识传递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
2025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推出的月饼。医院供图

“600号”已形成一个疗愈生态

“600号月饼”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如今,“600号”的品牌影响力早已超越了月饼本身。 从疫情期间火遍全网的“600号口罩”,到与上海交响乐团联名推出的“乐+精神”咖啡,再到备受关注的“600号画廊”,一系列文创产品和活动不断涌现,更多从事音乐、艺术的专业人士参与进来。

其中,“600号画廊”尤为特别。今年中秋前夕,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号楼画廊”刚刚展出青少年泛情绪艺术展。曾与进食障碍抗争六年的策展人沁文介绍,这些作品坦诚地展现了进食障碍病友们内心的挣扎与力量,让人们在艺术中看见真实的情绪,理解并接纳每一种心灵的模样。一些优秀的画作,还有机会被选中成为下一年月饼的包装,形成一个温暖的闭环。

“600号”的走红,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认知的深刻变化。该院心理健康促进科科长曾庆枝感慨:“以前,人们谈论精神疾病时总是遮遮掩掩,患者也承受着沉重的病耻感。但如今,从各项调研可以发现,社会发展和公众素养的提升,让更多人开始坦然面对心理问题,主动寻求帮助,而不是歧视患者。

乔颖则表示,精神卫生领域的理念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600号”不再仅仅是治疗重症精神疾病的场所,更成为守护所有人心理健康的家园。“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文创产品,让大家看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懂得关爱自己和他人。”乔颖强调,“我们也呼吁,所有的创作都应聚焦于‘关爱’,而非消费苦难,真正帮助人们及时疏解情绪,勇敢求助。”

乔颖告诉记者,如今,“600号”的影响力已超越了医院建筑本身。近期,医院还将与上海科技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推出“遇见你的恐龙人格”联名活动。院长赵敏认为,通过恐龙这一孩子们喜爱的形象,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尊重差异,为心理健康的早期干预开辟新路径。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