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侯佳欣 实习记者 梁思涵)“我把这颗珠子卡在喉咙里,看它能不能一下就吸出来!”近期,各大社交平台上涌现出不少试验“海姆立克急救仪”的视频。视频中,测评博主按下一种类似圆筒状的特殊设备的按钮,短短几秒内就成功将异物吸出。不少家长被这类视频吸引,买下了声称能够“一吸就好”的“防噎神器”。产品评论中,一些网友反馈确实有效,也有部分家长表示怀疑。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以“海姆立克急救仪”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相关产品品牌众多,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单品最高月销量达十万余单。有商家宣称,该急救仪能将压力稳定控制在33千帕左右,全程无需按压胸腹部,可避免脏器损伤风险。
北京的李女士说她就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后购买的。“当时觉得演示特别神奇,立马就下单了。前几天邻居家孩子来玩,吃着糖果跑,结果糖果卡在嗓子里,用急救仪一下就吸出来了。”
“医院目前没有类似网上流传的这类急救仪,临床处理呼吸道异物,主要还是配合有创呼吸机,通过专业的气管插管进行。”10月22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丁娴副教授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这类急救仪的核心原理是通过负压,将患者气管内的异物抽吸出来,但具体实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大样本临床实验来进行验证。
丁娴进一步解释说,根据相关说明书,这种急救仪对操作环境和手法有一定要求。“譬如,操作的时候面罩不能漏气,如果有明显漏气,负压难以形成,就会影响效果。”对一些坚硬或者大颗粒的物体的有效性,也没有明确的临床数据支持,所以,尽管一些网友反馈良好,其适用条件和范围仍较为有限,且因个体差异,使用务必谨慎。
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第二次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结果汇总》,“防窒息急救器”建议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但记者发现,在电商平台上主动公示医疗器械注册证,表明已通过二类医疗器械认证的商家仅为少数。对此,丁娴表示,消费者如需购买海姆立克急救仪,应当留意产品的合规性。
丁娴建议,在气道异物急救措施的选择上,应以安全性、有效性为首要考量标准。公众应优先学习和掌握成熟可靠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它在全球急救指南里都有明确推荐,属于气道异物急救的“黄金操作”。经过严格医疗器械认证、质量可靠的海姆立克急救仪在必要时刻可作为补充手段。
(责编:荆雪涛)
本文由作者笔名:都市女 于 2025-10-23 10:48:10发表在本站,非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dushinv.com/news/9758.html
“防噎神器”受追捧,专家认为适用性有限 2025-10-23
食物图解丨磨盘柿、火晶柿……霜降选对柿子品种2025-10-23
室内照明影响眼健康!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标准修订2025-10-23
AI话养生|霜降补筋骨,暖肾固根基2025-10-23
今年已发布至少四批药品注销公告,临床常用药多有替代品2025-10-23
世界镇痛日|《常见疼痛识别与应对联合提示(2025)》发布2025-10-21
“六十而智”,新研究称60岁或是大脑功能的黄金时代2025-10-20
枣核误吞险致命!医生提醒:“咽饭喝醋”要不得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