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时报记者 侯佳欣 实习记者 梁思涵)近日,我国多地居民普遍感受到,秋天似乎来得越来越晚、走得越来越早。据中央气象台统计,自10月8日起,多轮冷空气接连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大幅降温,加上北方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入冬进程进一步加快。我国多地秋季正变得愈发短暂,整体时长也在不断“缩水”。
“根据气象标准《气候季节划分》,入秋的判定依据是连续5日滑动平均气温稳定低于22℃。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一‘入秋门槛’正被不断推高。”10月30日,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王澄海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由于气温整体上升,即便到了和往年相比已该转凉的9月下旬、10月上旬,地表温度反而更暖了,导致入秋时间普遍推迟。
王澄海指出,除了气候变暖的影响,夏季的“超长待机”也是压缩秋季时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高温天气往往提早开始、延迟结束,持续时间明显拉长。这一现象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其强度增强、位置偏北、范围偏大,导致高温和偏暖日数增加,进一步推迟了入秋时间。
此外,城市化进程中的“热岛效应”也不容忽视。“大城市由于城建筑密集、硬化地表增多,夜间降温速度减缓,使得滑动平均气温降至22℃以下的日期相应延后,秋季时长变短现象尤为明显。例如,杭州、长沙等城市的秋季平均缩短了7至9天,宁波更是减少了近12天。”王澄海说。
秋季“缩水”现象不仅影响自然物候节律,也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及生态环境带来深远影响。王澄海呼吁,应持续关注气候变化趋势,加强应对措施,减缓其对季节周期的干扰。
(责编:荆雪涛)
本文由作者笔名:都市女 于 2025-11-01 10:48:07发表在本站,非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dushinv.com/news/9829.html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举办2025-11-01
甜水铺开在了医院里,抓住食疗养生新趋势2025-11-01
多地秋天“迟到早退” ,秋季为何越来越短了?2025-11-01
“我的养生故事”携手“本草小象”邀您共赴中医活动2025-10-31
“国之名医”走进云南昭通,助力基层慢病防控能力提升2025-10-31
长护险试点十年: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局2025-10-31
从“活得长”到“活得好”,老年医学如何发展?2025-10-31
歌手演唱会耳机“爆音”?这些耳机安全隐患不容忽视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