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种药品降价背后的民生,国家医保谈判常态化下的生命曙光

时间:2025-08-29 10:48:40点击:1健康头条

\

(健康时报徐婷婷 孔天骄 高瑞瑞)从7岁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小石头(化名)扶走10步的奇迹,到癫痫治疗药物氯巴占“家门口取药”的便利,再到医保创新药让尿毒症患儿免于透析的重生……国家医保谈判常态化的402个药品,不仅砍掉了药价数字,更是保障民生的生命曙光。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完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章轲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从医保的重点工作看,“十四五”以来,医保基金对医保谈判新增药品,也就是创新药的支出大幅增加,2024年的支出是2020年的3.9倍,年均增速达到40%。

救命药不再是天价药,“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

山东济南的小石头,今年7 岁半。当他扶着家人的手迈出第十步时,父母哭红了眼眶。这个曾被医生预判 “最多活到5岁”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罕见病患儿,如今能在不穿矫正鞋的情况下站立、扶走。

这一切的改变,与2021年的那场国家医保谈判息息相关。“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谈判现场的这句话深深击中了小石头的父亲马华(化名)。那一年,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将一针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从70万元人民币降到3.3万元人民币,有社保的患者打一针需1.1多万元。

用药四年间,小石头的变化堪称 “奇迹”。“从最初坐不稳、胳膊抬不起来,到如今能自主翻身、咀嚼食物,甚至扶走10步,他不仅活过了医生预判的期限,还在逆着疾病发展。”马华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感慨道,若没有医保托底,孩子可能早已错过治疗时机,“是降价药给了他‘逆天改命’的机会”。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教授路云也感叹起2021年12月国家医保谈判。“那天,诺西那生钠企业谈判代表进行了8次商量,最终以3.3万元的新医保价格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惠及更多患者。”

对于这类需终身用药的疾病,医保的 “兜底” 作用尤为关键。“诺西那生钠纳入医保后,再加上慈善资助,特困家庭甚至只需自付5000元。” 湖南省儿童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吴天慧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算了一笔账:若不治疗,患者后期透析年花费约10万,且生活质量极差;规范用药后,不仅医疗总费用下降,更能避免重度残障。

路云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通过国家医保局的面对面谈判,许多临床急需的创新药、高价药和罕见病药物价格显著降低。回顾历年的医保药品谈判,总体来看平均降幅基本达到60%以上,每年的最高降幅基本在80%以上。”

常用药开出亲民价,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疾病

慢性病用药也一直是医保谈判关注的重点。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方红娟在日常门诊中,常常遇到一些来自外地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史较长的患者,他们需要依赖胰岛素来维持病情控制,但在用药建议时,许多患者会选择回到老家购药。然而,现在方红娟可以告诉患者,由于部分药品已纳入医保集采目录,药品价格大幅降低,患者只需每月花费很少的费用,就能有效控制血糖,确保他们按时用药。

“近年来,医保谈判使得胰岛素价格显著下降。许多胰岛素的价格从最初的七八十元每支,降至如今的约20元每支。”方红娟表示,自己在临床工作中亲眼见证了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的改善。河北的刘霖(化名)从得知自己使用的胰岛素降价后,非常开心,如今身体已明显好转,他再不用因用不起药而苦恼了。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发现,国家医保通过谈判推出了多款价格亲民的治疗药物,用以替代那些价格较高的同类产品。在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目录中,2023年新增的126个药品中,新增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精神病等慢性病用药56种;2024年新增的91种药品中,慢性病用药15个,为“三高”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方红娟提醒,医保政策带来的益处远不止于此,由于医保报销让患者经济压力减小,许多糖尿病患者现在更加关注新技术。在经济压力减轻的情况下,患者的用药可及性提高了,经济负担减轻了,血糖控制也更加规范和有效,这使得他们更愿意定期来医院接受复诊,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慢性病管理。

从 “代购冒险” 到 “就近取药”,患者能够规范化诊疗了

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氯巴占未在国内上市前,包括癫痫患儿家长闵文在内的家长们只能冒险代购。

“当时群里有人托人从国外带药,不仅价格高,还怕被海关扣下。”闵文回忆,2023年国产氯巴占纳入医保后,全国600多家医院均可调配该药,他所在的地级市医院也在其列,“现在步行10分钟就能开到药,再也不用跑省会了”。

“氯巴占是国家管控的二类***,有一定成瘾性,所以管控严格,一方面是怕儿童误服、多服造成危害,另一方面是严格控制药品数量,防止被用于其他用途。”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宁泽淑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氯巴占最大益处是对于难治性癫痫孩子的添加治疗,能改善临床发作,促进运动和认知功能提升。以前患者需要从国外代购,现在国内有了,地市医院覆盖率达90%以上,带来了很多方便。

“氯巴占纳入医保的意义远超价格本身。”宁泽淑告诉记者,此前30%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因缺药陷入困境,LGS综合征患儿频繁跌倒致颅内出血的案例屡见不鲜。如今,添加氯巴占后,这类患者的跌倒发作减少60%以上。

“我们曾经接诊的孩子以前每天摔10多次,现在一周最多2次。医保不仅降低了药价,更推动了诊疗规范化。2023年国内出台氯巴占治疗共识后,基层医院也能按指南用药,以前家长跑遍全国找专家,现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规范治疗。”宁泽淑说。

越来越支持创新药物,创新药进医保时间从平均五年降至一年

依库珠单抗这款曾被称为“世界上最昂贵药物”的罕见病创新药,从在国内正式上市到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仅用了约13个月。在快速纳入医保后,不仅改写了患者的命运,更彰显了政策托举民生的温度。

7 岁女孩欣欣(化名)的故事是最鲜活的见证。欣欣确诊非典型溶血尿毒症时,正处于疾病急性期,当时家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有没有特效药,湖南省儿童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吴天慧坦言,“有,但200多万一年,没人用得起”。

转机就出现在2023年依库珠单抗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之后,该药价格从200多万元一支降至2158元,经医保报销75.5%后,患者实际自费仅700多元。欣欣成为首批受益者,如今的欣欣,肾功能已稳定在正常范围,不仅能正常上学,还能和同学一起参加体育课。

路云提到,医保谈判每年一次常态化推进,虽然规则每年有所调整,但核心始终围绕“创新”二字,医保局对于支持创新的态度也越来越明确。2025年7月,国家医保局制定《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坚持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推动更多新药、好药尽快纳入医保目录。2025年7月刚发布的《2025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中,首次明确设立“商保创新药目录”。

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助理兼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曾撰文,据第三方数据测算,把医保谈判成功的创新药分年度统计累加采购总金额和总用量发现,其金额逐年增长,从2019年的494亿元升至2023年的约1389亿元;用量增长更为迅猛,从10.3亿片/支增加至约76.4亿片/支。这在很大程度提高了专利药在国内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透露,创新药纳入医保时间大幅缩短,从平均五年左右降至一年左右,约80%可在上市两年内进入医保目录。2024年有38个全球性创新药被纳入医保,谈判成功率高于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多数创新药纳入目录后销售数量和金额明显增长。

在医保谈判常态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患者正沿着政策铺就的道路,一步步走向更有希望的未来。这既是“十四五”民生答卷的注脚,让每个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