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李益萌)近日,由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牵头,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体重管理中心谢长才团队具体负责起草的《中医体质膳食模式体重管理技术规范》获批发布,将中医“因人制宜”体质辨识思维融入体重管理。
肥胖与体质类型密切相关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体重管理中心主任谢长才向健康时报记者介绍,国医大师王琦院士提出“体质土壤论”,肥胖的发生发展与体质类型密切相关。对于不同体质类型的人群,其能量代谢、脂肪分布、炎症水平、肠道菌群结构都存在显著差异。“一刀切”的减重模式忽视了体质这一根本性的内在差异,存在多方面问题。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体重管理中心主任谢长才为患者实施针刺治疗。医院供图
一刀切减重可能打破身体平衡
谢长才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一刀切”的减重模式会带来多种问题,不仅降低减重的效果,而且对身体和心理状态也会产生影响。
不同体质人群的能量代谢特点和食物消化吸收能力有差异。比如,痰湿质人群代谢水湿的能力较弱,如果只通过单纯限制热量来减重,所获效果有限;阳虚质人群基础代谢率偏低,若采取同样的热量摄入方案,更容易增加体重。
不考虑体质特点的减重方案,可能导致身体平衡被打破。比如,在限制饮食的管理方案下,湿热质人群可能会加重饥饿感,并带来口干、便秘、情绪不稳定等问题;在运动减重的管理方案下,气虚质人群可能进一步耗伤正气,加重乏力、头晕等不适感;在严格的生活限制下,气郁质人群可能产生更强烈的压力,情绪波动或产生情志类疾病。
从维持减重效果来看,纠正偏颇体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重问题,避免“一刀切”减重模式面临的反弹困境。
纠正偏颇体质改善“土壤”应对肥胖
《中医体质膳食模式体重管理技术规范》将中医体质辨识融入体重管理。谢长才向健康时报记者表示,体质不仅是肥胖的“土壤”,更是其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纠正偏颇体质,就是从“土壤”层面改善肥胖发生的内部环境。
通过健脾祛湿改善痰湿质,能增强水液代谢能力;通过温阳益气改善阳虚质,能提高基础代谢率;通过疏肝理气改善气郁质,能调节情绪相关的饮食行为……这种体质调理与体重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关注体重数字的变化,更注重人体内在功能的恢复和平衡。
“我们以期通过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建立‘中西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三位一体的体重管理模式,通过智能大数据平台实现患者建档、体质测评、膳食推荐、随访管理一体化。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干预的精准性,也大幅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谢长才介绍。
食物性味+烹饪方式适应九种体质
《中医体质膳食模式体重管理技术规范》提出,根据中医九种体质,要选择相应性味的食物,配合特定的烹饪方法,通过纠正偏颇体质达到体重管理目标。
不同的烹饪方法会改变食物的性味,影响其对体质的调节作用。例如,蒸、煮、炖能保持食物的原性,适合大多数体质;煎、炸、烤会使食物偏温热,适合阳虚质,但不适合湿热质。
地域性体质特点也要考虑在内。例如,华南地区人群多为湿热质、气虚质,推荐使用薏仁、茯苓、五指毛桃等本地常见食材;西北地区人群多为阳虚质和气虚质,可使用羊肉、茴香、黄芪等温补食材。
九种体质九种管法
平和质——减重容易好维持
特点:体重相对稳定,BMI(身体质量指数)多在正常范围,减重相对容易见效,比较好维持,不易反弹。
食养:适当控制总热量,以平性食物为主,如燕麦、小米、玉米等,选择蒸、煮、炖、焯的烹饪方式,少油炸煎炒。
日常:定期监测体重变化,保持均衡饮食,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适度运动,维持良好状态。
气虚质——肌肉松弛多虚胖
特点:一般肌肉松弛,容易虚胖、水肿、疲劳,减重速度较慢,减重不宜过于激进,否则反而进一步耗伤正气。
食养:减重需配合益气健脾的思路,可选山药、红枣、小米等补中益气的食药材,以蒸、煮、炖的烹饪方式为主。
日常:不宜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根据自身体力适当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缓和的运动。建议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降低脾胃运化的负担。
阴虚质——看着偏瘦隐性胖
特点:一般形体偏瘦,但存在“隐性肥胖”的风险,即BMI在正常范围内,但体脂率显著超标,尤其以内脏脂肪积累和肌肉比例偏低为特征。
食养:对热性食物敏感,减重需注意滋阴润燥,可选银耳、百合、桑葚等食药材,以及蒸、煮、炖的烹饪方式。
日常:保持充足睡眠,不宜熬夜,选择游泳、瑜伽等运动,避免大量出汗而进一步伤阴,加重口干、便秘等症状。
阳虚质——臃肿怕冷减重难
特点:体形臃肿,畏寒怕冷,基础代谢率低,减重困难,若一味通过直接吃不加工的蔬菜、水果等方式控制摄入,可能进一步损伤阳气。
食养:减重时需要温阳化气利水,可选羊肉、韭菜、桂圆等性质温热的食物,以炖、煮、煲汤为主,避免生冷饮食。
日常:建议在天气不错的时候,到户外享受日光浴,进行缓和的户外活动,出汗后做好防风保暖,寒冷时节适当增加温补食物的摄入。
痰湿质——腹部肥满口黏腻
特点:一般呈现中心性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对油腻、甜食敏感,是减肥的重点体质类型。
食养:在减重过程中应注重化痰祛湿,建议适当多吃薏仁、白扁豆、山药等健脾祛湿的食药材,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
日常:定期测量腰围,重点控制腹部肥胖,坚持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甜腻、油腻的食物容易化痰生湿,要做到尽量避免摄入。
湿热质——面垢油光生痤疮
特点:不仅肌肉松软,体重波动大,而且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常伴随口苦口臭、舌苔黄腻、大便黏滞或便秘、汗液黏腻、体味重等症状。
食养:减重需要清热利湿,可选绿豆、黄瓜、冬瓜等食材,采用蒸、煮、凉拌的烹饪方式。
日常:相比其他体质,湿热质人群适宜更大的运动量,可选跑步、球类等运动,促进排汗,代谢体内的湿热。炎热和潮湿会加重湿热质人群的不适,可留意避开这些环境。
气郁质——情绪进食波动大
特点:体重波动大,且与情绪密切相关,因为容易出现情绪性进食,超出了生理饥饿的需求,需注重心理调适。
食养:减重需配合情绪调节,可选佛手、茉莉花、薄荷等芳香之品,有助疏肝理气,烹饪方式以清淡为宜。
日常:在生活中注意保持情绪舒畅,可常用玫瑰花泡水饮用,适宜参加集体运动,多与朋友交往,或者培养兴趣爱好,分散注意力。
血瘀质——肤色晦暗减重慢
特点:肤色晦暗,易出现色素沉着,而且微循环差,因此减重速度较慢,需耐心坚持。
食养:减重宜配合活血化瘀的思路,可选山楂、黑木耳等食药材,烹饪方式以炖、煮为主,在活血力量的加持下,改善微循环,促进减重。
日常:“寒主收引”,寒邪会阻碍气血运行,血瘀质人群应注意避寒。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在此基础上定期进行经络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特禀质——适应力差易过敏
特点: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过敏,应先防治过敏,增强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再进行体重管理。
食养:注重调理免疫,宜采用益气固表的方法,可选山药、黄芪、枸杞等食药材,烹饪方式以炖、蒸为主。
日常:适宜循序渐进的运动方式,并在此过程中,观察自己身体的适应力和感受。季节变化时做好防护。注意排查生活中接触的过敏食物。
四种易胖体质的日常茶饮
谢长才表示,痰湿、湿热、阳虚、气郁是四种易胖体质,在体重管理时,可以服用相应的茶饮,增强调理效果。
痰湿质:取陈皮10克、茯苓15克、葛根15克、焦山楂10克、肉桂3克,水煎代茶饮,能够祛湿化痰。肉桂温补脾肾阳气,有助促进水液代谢,间接改善痰湿体质。
湿热质:取决明子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枸杞15克、菊花10克,水煎代茶饮,有助清利湿热。枸杞滋养肝肾,可以增强身体代谢功能,搭配茯苓、菊花等中药材,补益而不滋腻。
阳虚质:取肉桂5克、茯苓15克、生姜10克、芡实15克、山楂10克,水煎代茶饮,可以温阳化浊。对于脾肾阳虚的人群来说,芡实能够健脾、固精,也就是通过固摄作用来保护身体的阳气。
气郁质:取玫瑰花10克、陈皮10克、佛手10克、生麦芽15克、山楂10克,水煎代茶饮,有助理气消积。气郁质人群常因情绪波动而超负荷进食,在消食类中药材中,生麦芽不仅能够健脾和胃,还可以疏肝行气。
(责编:荆雪涛)
本文由作者笔名:都市女 于 2025-09-13 10:48:30发表在本站,非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dushinv.com/news/9488.html
一枚胶囊、一根内镜……北京友谊医院新科技亮相服贸会2025-09-14
优秀辅具不仅是工具,更应该是一套完整解决方案2025-09-14
北京即将启动国产九价HPV疫苗接种2025-09-14
7类医用耗材数据库9月底前全部落地实施2025-09-14
世界急救日:口口相传的一些急救做法可能会“帮倒忙”2025-09-14
增高汤竟致睾丸增大?哪些补品乱用反而会抑制长高2025-09-14
本周医药健康领域14起投融资,4起融资达亿元2025-09-14
9万人AI早筛出近20例胰腺癌!最小病灶仅1厘米202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