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王宁)今年9月13日是第26个“世界急救日”。掌握科学的急救知识,是每个人应有的生存技能。但很多人遇到突***况,常会用些民间流传的“偏方”来解决,如鱼刺卡喉后吞饭团、关节扭伤立刻热敷、毒蛇咬伤用嘴吸毒、发烧用酒精擦身等。郑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霍刘彬提醒,这些流传已久的“急救方法”不仅无效,还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喉咙卡刺后该怎么处理?
霍刘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咽喉或食道卡鱼刺后采取的“喝醋”或“吞饭团、馒头”等办法并不可取。鱼刺、鸡骨等尖锐异物一旦卡住,再吞咽食物不仅无法将其带下,反而可能使其扎得更深,甚至刺穿食管,伤及主动脉等重要血管,引发大出血,危及生命。
正确的做法是:一旦发生卡刺,应立即停止进食,避免任何“自我处理”。及时前往医院或拨打120,在内镜或影像检查下由专业医生评估异物的大小、位置、深度和材质,再安全、精准地取出。
日常生活中,儿童、老年人以及有脑梗病史、吞咽困难等基础疾病的脆弱人群,应尽量避免食用刺多的鱼、鸡骨等高风险食物。日常饮食时要细嚼慢咽,集中注意力,减少意外发生。
关节扭伤后可以立即热敷吗?
霍刘彬:关节扭伤后立即热敷是错误的做法。扭伤后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此时热敷会使血管扩张,导致出血和肿胀加重,不利于恢复。
正确的处理应分两步进行:首先评估受伤部位是否适合外敷,如有皮肤破损则不宜;其次应及时就医,通过影像检查明确是否存在骨折、韧带撕裂或神经血管损伤等内部问题。排除严重损伤后,建议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进行局部冷敷,以收缩血管、减轻肿胀、缓解疼痛,并降低软组织出血风险。48小时后,根据恢复情况才可考虑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毒蛇被咬伤后用嘴吸出毒液是否可取?
霍刘彬:电视剧里毒蛇咬伤后用嘴吸毒液的情节非常危险,绝对不可取。蛇毒分为血液毒、神经毒和混合毒,若施救者口腔有微小破损,毒液可能通过黏膜进入其体内,反而会导致“救人反中毒”。
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冷静,尽量不动,减缓毒素扩散;立即远离危险区域并拨打120。不要切开伤口或用嘴吸吮,可在伤口近心端适当使用加压绷带减缓回流,但避免过紧造成组织损伤。如有条件,应拍照记录蛇的外形,或在安全前提下将蛇打死并携带送医,以便医生快速识别蛇种、选择对应抗蛇毒血清。
发烧时用酒精擦身体降温可行吗?
霍刘彬:发烧时用酒精擦浴有一定物理降温作用,但一般不推荐作为首选,尤其儿童、老年人及皮肤敏感者更需谨慎。酒精可能刺激娇嫩皮肤,若身体有破损还会引起疼痛和不适。此外,酒精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对于正在服用头孢类等抗生素的患者,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出现心悸、恶心、呼吸困难甚至休克,危及生命。正确的物理降温应以温和、安全为主,如用温水或冷水浸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用冰袋置于额头、腋窝等处降温。
胸痛时为啥不能急着吃救心丸?
霍刘彬:临床中有许多中老年人一遇到胸痛,第一反应就是含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甚至家属慌忙喂药。若患者已出现大汗、意识模糊或休克,服用此类药物可能进一步降低血压,导致循环衰竭。在未明确血压和意识状态前,强行喂药还可能引发误吸、窒息。正确的急救三步是立即平卧、保持安静、马上拨打120。
抽搐时掐人中、塞东西可行不?
霍刘彬:孩子或成人突然倒地抽搐,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掐人中、撬嘴巴、塞毛巾,想“唤醒”患者。但这些做法可能无效,甚至会造成牙齿断裂、口腔损伤、窒息等二次伤害。癫痫发作或高热惊厥大多在几分钟内可自行缓解,盲目干预只会增加风险。
正确做法是立即拨打120,迅速清空周围尖锐物品,防止撞伤;将患者轻轻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舌后坠或呕吐物堵塞气道;全程观察呼吸和意识,不按压、不喂药、不强行制止抽动。
(责编:荆雪涛)
本文由作者笔名:都市女 于 2025-09-14 10:48:12发表在本站,非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dushinv.com/news/9558.html
一枚胶囊、一根内镜……北京友谊医院新科技亮相服贸会2025-09-14
优秀辅具不仅是工具,更应该是一套完整解决方案2025-09-14
北京即将启动国产九价HPV疫苗接种2025-09-14
7类医用耗材数据库9月底前全部落地实施2025-09-14
世界急救日:口口相传的一些急救做法可能会“帮倒忙”2025-09-14
增高汤竟致睾丸增大?哪些补品乱用反而会抑制长高2025-09-14
本周医药健康领域14起投融资,4起融资达亿元2025-09-14
9万人AI早筛出近20例胰腺癌!最小病灶仅1厘米202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