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 健康优先,第十七届健康中国论坛在京举行

时间:2025-10-27 10:48:09点击:1健康头条

(健康时报记者 侯佳欣 韩金序)生命至上,健康优先,共赴2030。10月24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生命时报主办,第十七届健康中国论坛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来自***管理部门负责人、院士、专家、产业界人士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十四五”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重大政策议题及行业热点展开讨论,展望“十五五”卫生健康工作,共同为加快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
10月24日,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全国冠军、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带领团队登场,以一段太极拳表演开启第十七届健康中国论坛序幕 。拳术一招一式舒展沉稳,在动静交错间,生动诠释了蕴含其中的健康哲学。牛宏超 摄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马宏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于学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主任魏于全,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仝小林,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全科医学院院长梁万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孝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司二级巡视员于薇,国家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长刘娟,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过敏组织卓越中心主任程雷等出席论坛开幕式。

\
10月24日,第十七届健康中国论坛嘉宾剪彩后展示本届论坛的主题卷轴。牛宏超 摄

于学军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需要多个领域协同,多个维度支撑,系统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高质量发展的人口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于学军发表致辞。牛宏超 摄

王孝洋表示,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的关键历史节点,必须更加深刻认识医药工业的战略意义、更加准确把握医药工业的发展现状,更加坚定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医药工业面临从“应用创新”向“源头创新”、从“本土贡献”向“全球责任”、从“产业协同”到“生态引领”的三重跨越的挑战,必须坚持以创新、数智、普惠、开放为导向,全面推动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

\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孝洋作主旨演讲。牛宏超 摄

于薇介绍,特殊食品安全事关“一老一小”、病患等特定敏感人群,近年来,为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注册备案管理、全链条监管、风险防控上不断努力,建立健全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为核心,覆盖产品注册备案、生产经营许可备案、全程监管的特殊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下一步,将在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强化监管措施、提升监管效果等方面持续发力。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司二级巡视员于薇作主旨演讲。牛宏超 摄

刘娟表示,国家医保局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力推动构建全链条、全流程、全周期的生育保障体系。“从助孕到优生,从减痛到降费,从重复奔波到一次办结,我们将持续健全完善医疗和生育保险制度政策,强化保障功能,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用实实在在的医保政策举措,更好维护参保人生育保障权益,为生育家庭撑起一片天,让生育之路更加温暖从容。”

\
国家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长刘娟作主旨演讲。牛宏超 摄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生命时报特邀“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支持,百度搜索、夸克、微博、小红书数据支持,经过词频统计、热度分析、专家研判,联合慈铭健康在论坛现场发布健康中国建设十年热词:国家药品集采、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三医协同、药审改革、中医药传承创新、医防融合、健康老龄化、生育友好型社会、医疗反腐。

在院士论坛环节,魏于全院士强调,要把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产业化三者联动起来。基础研究是源头创新,从疾病发病机制、治疗靶点研究出发,为创新药物、药械的研发打下基础。基础研究需要长期加强。同时,要加强临床转化,把实验室成果快速在临床上验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惠及老百姓,“最后一公里”是产业化,就是要把创新产品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投放市场,从而降低成本与价格,最终才能用于治病救人。

\
10月24日,在第十七届健康中国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主任魏于全(左二),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右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仝小林(右一)围绕“科技创新,促进人民生命健康”主题进行分享。牛宏超 摄

李兰娟院士表示,在新时期医防融合大背景下,浙江省二十年以前提出卫生强省的“六大工程”,其中科教兴卫、城乡社区健康促进等工作对当前还是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科技创新的速度与效率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中极其重要。若出现病死率高的新发疫情,需用好“四抗二平衡”(“四抗”是指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抗继发感染;“二平衡”是指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微生态平衡),以此将危险降到最低。此外,她还建议构建完整传染病救治体系,同时兼顾慢病防治与新药械创制,保障人民健康。

仝小林院士提到,二十一世纪,我国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老年病、慢病、代谢性疾病凸显,随之而来的核心问题是共病。遗憾的是,中西医在共病的理论与实践上均显不足,过往多聚焦单病种。在肚子里搞“中西医结合”,这种看病是典型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要改变现状,需从基层全科医生入手,推动医疗服务从 “碎片化” 转向 “整体化”,用全局视角应对共病。以乡村为例,作为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我们始终希望实现“村村有个好郎中”,让治未病的思维下沉、前移。

\
10月24日,在第十七届健康中国论坛,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亮(左二)、扬子江药业集团市场和医学事务部负责人谷成明(右二)、华领医药创始人、CEO陈力(右一)围绕“全球视野,共赴健康中国2030”主题进行分享。牛宏超 摄

在产业论坛环节,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亮表示,公司始终以满足老百姓健康需求为核心,通过构建从种子到成品的全产业链质量体系,践行“保护好、挖掘好、发展好、传承好”的中医药使命。目前,华润三九已在全国按GAP建设标准自建三十万亩种植基地,并打造了全球首套中药无人化质量检测装备。王亮认为,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把中药说清楚,讲明白”,为全球健康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实的质量根基。扬子江药业集团市场和医学事务部负责人谷成明强调,要坚持“为亲人制药、为父母制药”的质量理念。他介绍,扬子江已在全国建立80多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形成了覆盖种植、生产、流通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公司正大力推动从“制药”向“大健康产品”转型,并通过加强学术推广和证据生成,确保好药能被“用好”,让患者真正受益。

“从0到1”的原始创新成为焦点。华领医药创始人、CEO陈力分享了公司历时十年、投入15亿元研发全球首创新药多格列艾汀的历程。该药基于“血糖稳态”理论,旨在解决糖尿病的核心病因,其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已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标志着中国创新药正从“跟跑”向“领跑”迈进。未来,公司将利用AI技术深化对人体智能体系的认知,加速靶点发现和新药开发,并探索该创新药与中医药联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新路径。

在公益项目启动环节,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联合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过敏组织卓越中心主任程雷教授以及全国多家医院和权威专家,还有扬子江药业集团共同发起了“健康中国·过敏性鼻炎防治公益科普计划”。

\
10月24日,在第十七健康中国论坛上,“健康中国·过敏性鼻炎防治公益科普计划”发布。牛宏超 摄

程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已超20%,已成为中国重大慢性病领域中不可被忽视的疾病,急需构建全周期、全人群的综合防控体系。为此,公益计划要系统推进科普教育、专家解读、医生培训与公益义诊等活动,依托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等权威主流平台,将科学防治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推动企业创新支持与产学研融合,共同提升全民过敏健康管理水平,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筑牢民生根基。”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