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军: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提高人口健康素质

时间:2025-10-27 10:48:10点击:0健康头条

(健康时报记者 张瀚允)10月24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生命时报主办,第十七届健康中国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于学军在论坛上致辞,以下为现场发言原文:

\
10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于学军在第十七届健康中国论坛致辞。

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之际,我们一起参加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主办的第十七届健康中国论坛,正当其时,很有意义。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过去的10年,健康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本届论坛以“生命至上,健康优先,共赴2030”为主题,在回顾过去的同时,展望未来前景,这十分重要。与十年前相比,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健康中国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观察一下:

第一个方面,一些新的外部环境正在给人类健康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带来新型公共卫生问题;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可能带来人类发展革命性的变化;新冠疫情的经历警示我们,下一个未知病毒随时可能出现,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快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第二个方面,一些新的业态正在给我们的健康留下新的隐患。电子产品对健康的影响正在显现;塑料垃圾对健康的影响由来已久,但近年呈现加剧趋势,其危害已从生态环境问题升级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2024年,我国有1750亿件快递,带来的健康风险问题需要全面评估;我国通过平台点外卖的用户规模达5.53亿人,占网民总数的50.3%,连同预制菜的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第三个方面,一些健康问题正在进一步演化成更大的问题。十年前,没有引起人们特别关注的肥胖问题、睡眠问题、心理健康问题都成了困扰人们的公共卫生问题。

以上仅从几个方面观察十年来新的变化,今天,我要借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一个与健康中国建设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大变量,一个大背景,那就是人口的变化对健康中国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我国人口正在经历快速的变化,将对中国式现代化有深刻影响。过去十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许多指标达到新的量级。出生人口从2015年的1655万、2016年的1883万,下降到2024年的954万;死亡人口从2015年的975万增加到2024年1093万;自然增长人口从2015年的680万,到2024年的负增长139万;60岁以上老年人口从2015年的2.2亿增加到2024年的3.1亿;城镇人口从2015年的7.7亿增加到2024年的9.4亿。

从以上几个常见的人口指标,我们可以看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面临新的人口环境和条件,会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带来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积极应对。

第二,人口变化正在对卫生健康产生广泛影响,要求健康中国及时作出响应和调整。人口变化对卫生健康的影响和挑战,是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由于婚育年龄推迟,高龄产妇增加,要求我们保障母婴安全,防控出生缺陷,保护生育力和生殖健康;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疾病谱改变,慢病增加,疾病负担加重,将给卫生筹资和医保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失能失智老年人将大幅增加,要求我们加快老年医学发展,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老年疾病预防、治疗、康复、护理,以及安宁疗护和医养结合需求;由于城镇化速度加快,流动人口和人户分离人口规模庞大,一方面我们要做好由于人口流动带来的健康风险防控,另一方面,要积极解决流动人口的异地就医问题和基本公卫服务问题;由于人口负增长,要求我们重新优化和配置卫生健康资源,而不是简单的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关停并转”。

第三,加快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需要多个领域协同,多个维度支撑,系统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只有这样,高质量发展的人口才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提高人口健康素质”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初衷和目标。加快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就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过程,通过健康中国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健康福祉的需要,也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