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时报记者 徐诗瑜)受秋冬季节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容易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等问题。
“在中医看来,调节老人情志的关键在于‘疏通’和‘补益’,即疏通肝气、补益心脾,核心的‘药引子’就是爱与陪伴。只有把心脏和心理都照顾好了,老人才能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10月28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杨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题发布会“中医药护佑老年健康”上答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提问时表示。
现在的健康是涵盖生理、心理、社会、生态的整体概念,心理状态是维系健康的重要一环。中医早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情志致病”的问题。杨戈介绍,《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说明异常的情绪会直接损伤对应的脏腑功能。对于老人来说,退休后的失落、亲朋的离去、身体的病痛,叠加秋冬季节的天气变化,都容易导致肝气不舒,产生抑郁、焦虑。过度思虑还会耗伤心脾,导致心脾两虚。因此,老人的情绪问题不是“想不开”,而是真实的健康问题。
杨戈强调,舒缓老人情绪需要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
个人调节:悦耳养心,小劳形神。一是音乐疗法,中医认为五音(宫、商、角、徵、羽)对应脾、肺、肝、心、肾五脏。听舒缓、悠扬的音乐,例如古典民乐,有助舒畅情志,是一种很好的“养心”方式。老年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戏曲、老歌。二是培养兴趣爱好,让老人“忙起来”,但不是单纯地劳累,这需多参与社区活动。和邻居下棋、钓鱼,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种“小劳”能让老人感到自己被需要,获得的价值感是对抗孤独感的良药。
家庭支持:亲情是最好的“心药”。子女的陪伴和倾听至关重要,不需要刻意做大事,多回家吃顿饭,耐心听老人唠叨唠叨,就是对老人心理莫大的支持。我们要理解老人的“啰嗦”,可能是寻求关注和渴望沟通的一种方式。
社会支持:重建社交圈。社区、老年大学可组织更多活动,为老人创造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社交圈子,从封闭的小家庭走向开放的大家庭。
此次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司长严华国还介绍了中医药在保障和促进老年健康中的相关成果。截至2024年底,共有815家公立三级中医医院和1321家公立二级中医医院设置了老年病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中遴选了53个开展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2024年,累计为1.54亿老年人提供中医体质辨识等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责编:荆雪涛)
本文由作者笔名:都市女 于 2025-10-29 10:48:11发表在本站,非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dushinv.com/news/9800.html
三十年间激增201%!中国脑卒中负担持续攀升2025-10-29
构建从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监管新体系2025-10-29
男性健康日:权威专家共话前列腺癌,“三早”是关键2025-10-29
老年人秋冬郁郁寡欢怎么办?核心“药引子”是爱与陪伴2025-10-29
英国营养学家提出“30-30-30”法则,护肠道防慢病2025-10-29
我的养生故事|银龄C位出道,养生我有妙招2025-10-29
励建安: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是引领康复医学发展的“引擎”2025-10-28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扶残助残”频道上线2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