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省份率先实现“生娃少花钱”,生育保险政策暖民心

时间:2025-11-14 10:48:11点击:1健康头条

(健康时报记者 王思予)“住院分娩全程下来,个人只花了3.7元!”

11月11日,一则来自广东网友在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评论区的分享引发关注。这则看似“不可思议”的经历并非个例,而是我国生育保障政策持续发力、落地见效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国着力提升住院分娩医疗费用保障水平,积极推动政策范围内生育医疗费用全额保障,目前吉林、江苏、山东等7个省份已率先实现“生娃基本不花钱”,让生育福利真正惠及万千家庭。仅广州一地,今年以来就有7000多位宝妈经生育保险报销后个人花费不足100元,其中881人花费不到10元,更有67人实现“零花费”。

11月11日,央视新闻报道了一位广东网友在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评论区的分享生育经历:“报销后花了3.7元”。图源国家医保局公众号

山东省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赵春梅结合临床经历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2025年元旦以来,孕妇产检费用纳入门诊统筹以来,产妇花费大幅减少的变化非常明显。”她举例称,过去普通孕妇产检花费普遍数千元,如今经报销后,多数孕妇的自付费用已降至大约原来的一半。

“我们医院职工生育险的普通产妇住院分娩个人花费平均不到1000元,近期还有一位产妇仅花260元,相比过去大幅降低,极大缓解了家庭生育经济压力。”赵春梅说。

赵春梅进一步介绍,近年来国家对生育保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政策调整的频率与力度持续加大,“尤其是职工生育保险,报销范围和额度提升显著”。她以曾备受关注的无痛分娩为例,过去单次费用约2000元且未纳入报销,如今已实现全额报销:“这笔费用对不少产妇来说并非小数目,政策调整真正做到了从产妇角度出发,切实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随着政策推进,赵春梅在临床中明显感受到,产妇花费极低甚至单项“零花费”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大家谈论生育成本时的焦虑感减轻不少,对政策认可度很高”。

在她看来,生育保障政策优化升级不仅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更对母婴健康保障至关重要。“过去部分产妇因担心费用,会缩减产检项目甚至放弃必要检查;还有人因经济压力对无痛分娩等提升分娩体验的项目望而却步,增加了分娩痛苦与风险。”她指出,如今报销比例提高后,产妇及家庭无需过度担忧费用,能更主动配合完成全套产检,也更愿意选择对母婴更有利的分娩方式和医疗服务,“产检覆盖率与规范度提升,让孕期风险早发现、早干预的概率大幅增加,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这是政策带来的珍贵‘健康红利’”。

需要注意的是,生育保险报销并非“全能覆盖”。目前参保人若入住特需病房、使用生育保险目录外药品或耗材等,相关费用仍需个人承担。

“当前职工生育保险保障水平较高,但非职工群体报销比例还有提升空间,希望未来进一步完善政策,让灵活就业、城乡居民等更多群体享受同等生育保障福利。”赵春梅建议,可结合临床需求动态调整生育保险目录,将经实践验证、对母婴健康有益的新型诊疗技术和药品逐步纳入报销,让保障效能更精准充分。

从千元分娩费到百元甚至“零花费”,数字变化背后是我国生育保障政策的不断完善与民生温度的持续提升。七省份的率先实践,为全国生育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必将有更多家庭在迎接新生命时少一份经济顾虑、多一份安心底气,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