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国方案或改写世界肿瘤治疗格局

时间:2025-07-21 10:48:16点击:4健康头条

“从2000年开始,我和团队经过16年的努力,建立了单倍型相合骨髓移植的临床体系。2016年,该方案被命名为‘北京方案’,也成为‘中国原创技术改变世界治疗格局的典范’。医学领域的临床科研不是发一篇文章,而是要通过一系列工作而形成系统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说道。7月19日,在第二十五届福建省肿瘤学术大会的院士论坛环节,多位院士分享了基础研究、血液肿瘤、鼻咽癌等肿瘤诊疗的前沿成果。

\
7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詹文龙教授在会上发言。主办方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詹文龙教授介绍了最新的高效精准离子放疗进展。其中,重离子治疗具有高效精准性、低副作用及经济可行性,而且在恶性肿瘤及非恶性疾病治疗中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应用。

詹文龙院士团队依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东江实验室,联合数千人团队,30余年深耕重离子放疗,利用布拉格峰与高能碳离子实现2毫米级精准,DNA双链断裂效应比常规射线高约25%,并将适应证从恶性肿瘤扩展到关节炎、脾功能亢进等良性疾病。

\
7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林东昕教授在会上发言。主办方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林东昕教授分享了心理压力促胰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成果。他表示,心理压力与多种肿瘤尤其是胰腺癌进展密切相关,其中心理压力产生的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等可诱导癌相关性DNA损伤、促进血管生成及免疫抑制。心理压力还可以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系统紊乱。

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是胰腺癌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神经支配成为胰腺癌的恶性特征。林东昕教授团队通过研究,首次阐明“去甲肾上腺素-ALKBH5-肿瘤细胞RNA m6A-外泌体-神经轴”形成了“肿瘤-神经”恶性循环,显著加速胰腺癌进展的核心机制,提示心理干预及靶向SND1/m6A可作为防治胰腺癌的新策略。

\

7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在会上发言。主办方图

黄晓军院士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移植50年的发展。2000年起黄晓军院士团队以“半相合+优化方案”突破干细胞移植供者的瓶颈,并研究证实半相合移植疗效优于传统化疗方案,“北京方案”将半相合移植成功率从20%提升至70%以上。他还认为,经典造血干细胞移植将与CAR-T、NK、靶向药等融合,治疗向精准骨髓移植发展,个性化联合方案将持续改写血液肿瘤治疗格局。

\
7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圣彩教授在会上发言。主办方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圣彩教授分享了代谢调控与治疗肿瘤研究成果。在林圣彩教授看来,“每个人都自带医生”。他和团队提出临床策略,16/8轻断食或低剂量“辟谷精”启动肿瘤代谢信号通路AMPK-mTORC1,清除微环境炎症、打通免疫细胞“道路”,实现无需放化疗的肿瘤长期控制。目前,团推与福建省肿瘤医院已经共建实验室,推进该方案的临床转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讲解了鼻咽癌的免疫治疗进展。马骏院士团队针对原本鼻咽癌“放疗为主”的治疗格局,率先确立吉西他滨+顺铂放疗前诱导化疗,将3年无瘤生存率提高8.8%且毒副仅5%。继而以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再增9.6%生存获益并减毒25%。在免疫治疗领域,研究证实了PD-1单抗可逆转化疗诱导的T细胞耗竭。这些研究相继改写了国内外多项指南,成为局部晚期鼻咽癌全球新标准。(王卓)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