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杨晓露 徐诗瑜)“你们是湖南来的医生,是毛主席家乡的医生,我们就叫你们‘毛医生’吧!”
延续27年,跨越3000公里,共有477名“毛医生”到吐鲁番援助,涉及40多个科室。第十批“毛医生”自2023年5月前往新疆吐鲁番,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201个,投入援疆资金3306万元,惠及群众3.4万余人。“亚克西”在维语里是“好”的意思,带着赞扬和欣赏。对于一批批“毛医生”来说,援疆期间最动听的一句话便是:“毛医生,亚克西!”
“我们有了一个新名字”
“湖南从1998年就开始了向新疆吐鲁番的对口援助,但‘毛医生’这个名字是2023年第十批援疆工作队进疆后确定的,在援助的过程中,我们听说了上一代医疗队留下的无比动人的故事。”吐鲁番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第十批湖南援疆医疗组组长戴亮告诉记者。
时间倒转回3年前,第九批湖南援疆医疗队为94岁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休克的古丽(化名)进行了心脏支架手术。古丽醒来后,为了向医生们表示感谢,立即询问:“给我做手术的大夫姓什么?”但因语言不通,问了半天古丽也没听懂。
“你们是湖南来的医生,是毛主席家乡来的,我就叫你们毛医生好不好?”病床上的古丽说得真切,现场的大夫们也连连点头。援疆二十余载,这支湖南医疗工作队有了一个共同的新名字——“毛医生”。
“毛医生”的名字顺口,很快就在当地百姓中传开了,大家都知道有支医疗队是从湖南远道而来的。戴亮介绍,第十批“毛医生”包括117名来自湖南的医疗工作者,援助吐鲁番市人民医院等7家医院,定期下乡义诊,进社区、进村庄、进到老百姓的家里。对于腿脚不方便、路途遥远不便到义诊现场的村民,还会派出小分队上门义诊。
口口相传的不仅是口碑,还有健康知识
9月9日,吐鲁番广汇社区,当地居民正等待“毛医生”义诊。“毛医生,能不能帮我看看眼睛?”一名60岁左右的女士坐在义诊桌前询问。“毛医生”医疗队眼科胡鹏医生为她进行了问诊,并向其科普起了健康知识。
根据胡鹏的经验,吐鲁番日照强,因为光照的长期刺激,导致当地的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偏高。他提醒这位女士:“这里光线强、光照时间长,出门要记得做好防护措施,比如遮阳帽,或者是戴个斗笠,不然眼睛容易不舒服,长期可能发展为白内障。”
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宇是2月28日跟随第十批第二期“毛医生”来到吐鲁番的,半年来,他最大的感触是医疗资源紧缺和当地群众对医疗的紧迫需求。
义诊现场,张宇见到了大量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但苦恼于他们缺乏慢病管理的意识。“很多百姓都是发病了才去医院处理,症状一旦缓解就置之不理。这种意识是把慢病当成了感冒处理,症状缓解了就不吃药,长时间未规律服药治疗会导致原发疾病加重,时间久了会出现血管堵塞加重,导致突发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脑卒中。”
“在边疆地区,百姓常常因疾病防治意识缺乏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科肿瘤与宫颈病变专科副主任医师、第十批“毛医生”队员孟胜君也有同样的感受,并常常因此感到惋惜。当地妇女常见月经异常、炎症和盆腔脏器脱垂等妇科疾病,有些人因重视不足、害怕来院检查,导致轻症拖成了重症,甚至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孟胜君介绍,如今,“毛医生”在规范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在着力健康科普宣教,提升广大群众的健康素养,促进早诊早治,改善预后。在义诊时,会详细地告诉当地居民,需要关注哪些症状、什么时候需要去医院就诊、平时怎样能做减少疾病复发、隔多久需要去医院复诊。“如果她们记不住,我们就写下来。如果她们出去就诊不容易,我们就到她们的家门口解决她们的问题。”孟胜君说。
胡鹏告诉记者,义诊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当地百姓的就诊问题,以及在诊疗过程中进行疾病的科普宣教。另一方面,义诊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百姓的需求,如发现某类疾病的患者偏多,在下一批的医疗援助中就可以新增相应学科的专家支援。
9月9日,吐鲁番广汇社区义诊现场,一位居民为“毛医生”点赞。杨晓露摄
“毛医生”在一代代传承
一个月前,张宇接诊了因急性心梗生命垂危的100岁老人张胜利(化名)。高龄、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当地医生从未接诊过这么棘手的心梗病人,但心梗救援最重要的是抢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若转诊到乌鲁木齐,一路颠簸,加上老人病情危重,家属担心在路上突发意外。
“湖南的医疗队来了,咱们要不试试!”家属的态度十分坚定,转诊到张宇处后,他也决心放手一搏。
手术台上,在主动脉球囊反搏循环辅助下,经冠脉造影证实患者的回旋支完全处于闭塞状态。张宇和当地医生第一时间将血管开通,一个小时后,张胜利转入重症监护室,一周后转入心内科普通病房,如今已转危为安,顺利出院。
后来,当地医生告诉张宇,“毛医生”让他们看到,在吐鲁番,同样能救治高危心梗、心衰患者,甚至能实施原来无法进行的复杂冠脉病变手术。
“我们对于边疆地区医疗援助的策略是强基础、补短板,既要补人才,也要补技术。”戴亮介绍,第十批“毛医生”来到吐鲁番后,重点就是建设微创外科。
过去,当地没有腹腔镜技术,阑尾炎等胃肠疾病以及肝胆疾病都只能通过开腹手术治疗。一些想要接受微创治疗的百姓,只能远赴乌鲁木齐就诊。“毛医生”来了之后,决心把腹腔镜、宫腔镜技术等微创技术带到吐鲁番,免去患者的奔波之苦。
“腹腔镜技术的引入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往往需要好几代‘毛医生’手把手带教。最开始是学习简单的开腹手术,然后是腹腔手术,再到熟练操作腹腔镜技术。这背后是数批‘毛医生’、几十余名援疆医生的接续努力。”戴亮表示,几年前,当地腹腔镜相关手术转诊到乌鲁木齐医疗机构的比例约为50%,如今已经降低到约3%,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达到98.6%,患者都主动留在吐鲁番当地进行治疗。
除了腹腔镜技术,第十批“毛医生”还重点建设了乳腺整形外科。之前,当地妇女中不乏因乳腺癌全切乳房的患者,而当地没有能够进行乳房重建的医疗技术,患者只能前往乌鲁木齐或是外省医院就诊。在湖南后方的支持下,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肿瘤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吕春柳加入第十批“毛医生”队伍,援疆期间,吕春柳不仅为吐鲁番当地的妇女进行乳腺整形,甚至还吸引了河南、山东的外地患者来疆就诊。
除了“输血”,这支队伍还努力“造血”。
戴亮介绍,医疗援疆的核心任务之一便是“带徒弟”。他们手把手地教会当地医生三级手术、四级手术,还把医生们带回湖南参加学术会议,如果这一批医生没有完全掌握技术,就由下一批“毛医生”接着带,帮扶时常是老、中、青三代一起帮。
“‘毛医生’通过‘以院包科’等模式,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完善‘师带徒’人才培养机制。”第十批援疆工作队副领队、吐鲁番市***副市长周亮告诉记者,第十批“毛医生”已培养学员196人,签订“团队带团队”协议科室16个,助力四家当地综合医院诊疗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为吐鲁番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人才支撑。
来吐鲁番半年,张宇传授了不少技术,也救活了众多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患者。
他救治过一名40岁的心梗患者。在手术台上,这名患者突发室颤,心跳暂停,他和团队是从“鬼门关”把人给抢回来的。患者醒来的第一句话,是用生涩的普通话说:“毛医生,谢谢!”当张宇向家属告知喜讯时,大家都不由地喊出:“毛医生,亚克西!”
那是张宇从医多年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责编:荆雪涛)
本文由作者笔名:都市女 于 2025-09-19 10:48:13发表在本站,非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dushinv.com/news/9584.html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2025-09-19
秋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处理食物要生熟分开2025-09-19
医生完成百例机器人胃癌手术:手术更精准、出血量更少2025-09-19
无糖饮料当水喝,当心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025-09-19
“没有任何征兆”却确诊胃癌晚期?这些信号别忽视2025-09-19
吃糖会得糖尿病?水果越甜糖越多?关于吃糖的八个真相2025-09-19
睡得晚和睡得少哪个伤害大?专家:都会引发炎症反应2025-09-19
00后女孩频繁染发致肾炎,医生:每年别超2次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