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谷物是‘营养素组合包’,在临床防慢病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9月17日,在深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主办的全谷物主题科普活动上,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刘明铭表示。
《柳叶刀》2019年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7)显示,全谷物摄入不足已成为慢性病死亡与失能残疾的“头号膳食杀手”,在我国,这一矛盾尤为尖锐——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的死亡风险占比高达23.3%。
“与精制米面相比,全谷物(如糙米、燕麦、全麦)完整保留了麸皮、胚和胚乳,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及酚类化合物,形成‘营养素组合包’,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和代谢综合征人群。”刘明铭解释,其中全谷物中的镁、锌、铬等矿物质与膳食纤维、抗氧化剂相互作用,形成“1+1>2”的健康效应。
然而,当前成人日均全谷物摄入仅16克,不足推荐量(50克~150克)的1/3。同时市场上“伪健康食品”泛滥,消费者常将“粗粮饼干”等精加工产品误认为全谷物,导致健康效益大打折扣。
“破局之道需从个人、产业、政策三端协同发力。”刘明铭建议,在个人层面,比如将白米饭改为糙米饭、白面包改为全麦面包,全谷物搭配杂豆与薯类(如红豆糙米饭、燕麦红薯粥),实现蛋白质互补和膳食纤维叠加。在产业与政策协同方面,推广全谷物强化食品,鼓励企业开发低糖、高纤维的全麦面条、燕麦片等产品,并规范食品标签标注膳食纤维或者全谷物含量,通过全谷物进机关、进食堂、进校园等方式推动认知转变。目前深圳部分单位食堂张贴了全谷物知识海报,部分学校餐厅增加了全谷物窗户,部分社区建立了“全谷物体验站”,提升大众对全谷物的认知。
在全谷物防慢病的推广实践方面,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翟成凯教授团队提出了“复合全谷豆包”概念,开发出含全谷物、杂豆、薯类的复合主食,形成“五位一体”模式推动全谷物进社区,助力慢性病防控,这一实践已持续20余年。该社区干预方案在江苏省南京市6个主城区落地后成效显著:中老年居民体重、腰围、血糖等指标显著下降;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化率降低40%;挹江门街道干预人群高血压、高血脂患病率下降25%。(乔靖芳)
(责编:荆雪涛)
本文由作者笔名:都市女 于 2025-09-19 10:48:14发表在本站,非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dushinv.com/news/9589.html
年均开出上万盒,中医院代茶饮调理“三高”2025-11-14
钟南山院士:推动“健康中国”与“数字中国”同频共振2025-11-14
国家医保局:医保影像云索引上传已过亿2025-11-14
北京居民2024年人均期望寿命已达83.93岁2025-11-14
年销超91亿元,抗抑郁药市场增长的喜与忧2025-11-14
做好两方面,老人自理寿命增加近4年2025-11-14
数读健康|北京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已达83.93岁2025-11-14
七省份率先实现“生娃少花钱”,生育保险政策暖民心202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