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加强生育保险保障功能,更好服务国家人口发展战略

时间:2025-10-28 10:48:06点击:0健康头条

(健康时报记者 徐婷婷)2025年10月24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生命时报主办的第十七届健康中国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长刘娟在主旨演讲环节发言。以下为发言原文:

非常高兴与各位专家同仁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人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医保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力推动构建全链条、全流程、全周期的生育保障体系,全面覆盖“孕前、孕期、分娩、产后”各环节,积极助力“怀得上、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协同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
国家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长刘娟

聚焦孕前助生育,助力“怀得上”。坚持应保尽保,全力推动用人单位职工应参尽参,全面落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生育保险政策,大力推动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保障范围,让更多人群更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持续指导地方将原来费用难以企及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纳入报销,大幅减轻不孕不育家庭费用负担,为他们带来新的希望,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兵团全面实现,2024年惠及100万人次,助力万千家庭圆了“生育梦”。

聚焦孕中促优生,助力“孕得优”。在迎接新生命到来之前,孕期检查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我们稳步提升产前检查待遇水平,涵盖孕期所必须的基础检查项目,满足孕产妇产前检查基本保障需求。指导地方探索制定产前检查项目基本服务包,实施更加精准待遇保障。同步强化居民医保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力度,实现生育医疗费用待遇全人群覆盖。

聚焦分娩减负担,助力“生得安”。全面提升住院分娩医疗费用保障水平,积极推动政策范围内生育医疗费用全额保障,持续降低生育费用负担,努力实现生娃基本不花钱,助力更多家庭敢生、愿生。当前,吉林、江苏、山东等7个省份已率先实现。大力推动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报销,为孕产妇减负又减痛,吉林、江苏等多数省份均已落地实施,人均减负超千元。统一规范产科类医疗服务项目立项,加快“导乐分娩”“亲情陪产”等价格项目立项,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生育服务需求。

聚焦产后有保障,助力“育得好”。通过发放生育津贴,保障参保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经济收入,也使婴儿得到必要的照顾和哺育,减轻育儿后顾之忧。2024年参保女职工人均生育津贴达2.83万元。积极推动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让参保人在生育期间第一时间得到经济支持,目前全国近九成统筹地区都已经实现,让更多参保群众享受到便捷、高效、暖心的医保服务,切实增强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我们积极“呵护小的”,做好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推进持出生医学证明参保,实现“出生即参、待遇即享”。持续加大新生儿参保资助优惠支持力度,江西、海南等地积极探索0-3岁儿童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保障,实现医疗保障从出生开始守护。

“怀得上、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从助孕到优生,从减痛到降费,从重复奔波到一次办结,我们将持续健全完善医疗和生育保险制度政策,强化保障功能,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用实实在在的医保政策举措,更好维护参保人生育保障权益,为生育家庭撑起一片天,让生育之路更加温暖从容。我们将继续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