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假银饰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有测评博主发现,市面上不少标称“S925银”的饰品实为铜合金,部分产品中镍、镉、铅等重金属严重超标,不仅可能引发皮肤过敏,长期接触还存在健康隐患。
“假银饰中常见的镍、铬、铅等金属均可能引发过敏,其中镍过敏最为普遍。”7月15日,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副主任盛宇俊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临床上佩戴饰品引发过敏的病例很常见。金属过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耳饰,皮带扣、纽扣等直接接触皮肤的金属物品,也可能导致过敏。
盛宇俊提醒,夏季汗液分泌旺盛,皮肤呈弱酸性环境,会加速金属的溶解和释放,使过敏反应更易发生。这种过敏属于接触性过敏,且常为迟发性变态反应,很多人并非佩戴后立即出现症状,而是在两三天甚至更长时间后,接触部位才逐渐出现水泡、糜烂、渗液等情况。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孙亚红提醒,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镍化合物、镉列为1类致癌物;铅被列为2a类致癌物,即“对人类可能致癌”。这些重金属可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如长期接触含重金属的化妆品、染发剂、油漆等,可能导致重金属在皮肤表面积累,进而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增加致癌风险。
“人体出汗时,汗液会使劣质金属饰品里的重金属加速溶解和释放,进一步增加经皮肤吸收的风险。”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喻娟表示,虽然佩戴假银饰单次接触量极低,但长期累积可能影响健康。
若佩戴饰品后出现过敏症状,应如何处理?盛宇俊提示,首先要立即取下怀疑引发过敏的饰品,再进行对症处理,比如涂抹炉甘石洗剂或中弱效激素药膏;若有渗出或感染,需配合湿敷或抗感染治疗,情况严重时要及时就医。
那么,应该如何选购耳饰?盛宇俊建议,优先选择正规品牌和渠道,查看产品是否有质检报告。还可以通过简单方法初步检测:用磁铁吸附,纯银不会被吸附,若能被吸附则可能含铁、镍等金属;用少量白醋擦拭,纯银会变黑。
专家们提醒,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明显低于市场价的饰品,耳洞未完全愈合时,建议选择纯金、纯银或钛合金等不易致敏的材质。新首饰佩戴前,可在耳后、手腕内侧等小面积皮肤上进行过敏测试,观察72小时以上,看是否有红肿、瘙痒、起疹等过敏反应。如果有皮肤过敏史或不确定材质是否安全,这一步测试很有必要。(记者 张瀚允 陈琳辉)
(责编:荆雪涛)
本文由作者笔名:都市女 于 2025-07-17 10:48:17发表在本站,非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dushinv.com/news/9157.html
走进肿瘤医院发音康复班:无喉患者可以重获“新声”2025-07-17
南方湿热北方燥热,夏季养生要“因地制宜”2025-07-17
精准化、个体化治疗,让胶质瘤患者活得更好2025-07-17
世卫组织:带状疱疹疫苗可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提供保护2025-07-17
国家卫健委:推荐高龄老年人每月至少测量两次体重2025-07-17
高温多雨心脏蒸桑拿,学学养心“三件套”2025-07-17
警惕假银饰重金属超标,过敏伤身埋隐患2025-07-17
减少“白色污染”!我国每年减少传统塑料袋约200亿只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