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湿热北方燥热,夏季养生要“因地制宜”

时间:2025-07-17 10:48:20点击:1健康头条

“我国南北方各地气候差异明显,在夏季养生当中,根据地区差异进行调整养生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温度、湿度和日照强度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7月15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刘征堂说。

“同为‘热’和‘多雨’,南方常湿热,北方多燥热。”刘征堂介绍,在湿热较为明显的地区,容易困遏脾阳,导致气机阻滞,出现食欲不振、胃脘胀满、周身困重,以及头重如裹等表现,可以将清热利湿、运脾醒胃等作为基本原则,日常避免午后湿盛时段外出;避免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防范因湿热导致的胃肠道湿热炎症、膀胱湿热炎症等。

此外,南方夏季的湿热环境,也是蚊、虫、蛇、蚁的活跃期,应适当降低野外活动频率,或是在野外出行时减少皮肤***面积,避免蚊、虫、蛇、蚁叮咬带来的病源或毒源伤害。

北方夏季干燥,“暑热”更易伤及津液。刘征堂提醒,在养生方面应更注重养阴、生津、润燥。日常起居应减少运动量,避免午时出门或户外活动,防止中暑或大量出汗导致脱水,饮食上可以选择黄瓜、荸荠、梨等生津补水食物。

刘征堂提醒,高原地区虽然相对凉爽,但空气稀薄、少云、日照多、辐射强烈,在这些地区应注意防范紫外线直射,备好防晒用品。高原地区夏季昼夜温差较大,日常起居应注意温度的变化,酌情添减衣物。

盆地多发高温,潮湿黏腻,昼夜温差较小,平时应注意室内通风,空气流通能有效防范夏季传染病。饮食上可适当食用辛辣一点的食物,加速机体排汗、散热,有利于防暑降温,帮助克服在湿热气候下出现的苦夏现象。此外,还应注意及时清理腐坏变质的食物。(记者  周学津)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