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赵萌萌)中秋临近,月饼市场迎来消费旺季,主打“药食同源、养生保健”的药膳月饼悄然走红,成为今年中秋消费市场的新热点。但热度背后,其养生功效是否名副其实?哪些人群需要谨慎食用?9月22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刘茜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提醒,药膳月饼并非“全民适宜”,盲目跟风食用可能暗藏健康风险。
9月22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搜索发现,目前市面上售卖的药膳月饼单枚价格在三四元至几十元不等。商家多以“少油低脂”“药食同源调理”为核心宣传点,配料表中除传统月饼所需的面粉、油脂外,普遍添加莲子、苡仁、茯苓等药食同源食材,部分高端款式还加入人参、桂圆等滋补类药材。
“药膳月饼选用的‘药食同源’材料,具备一定食疗辅助作用。比如茯苓能健脾宁心、莲子可益肾固涩、苡仁能利水渗湿,这些成分在日常粥品、汤羹中也常被使用,从理论层面看,适量食用药膳月饼确实能发挥轻微的调理作用。”刘茜强调,“食疗≠治病,药膳月饼本质仍是月饼,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也不能过度依赖其‘养生’功效,更不能因添加了中药成分就无节制食用。”
在食用禁忌方面,刘茜首先提醒消费者关注“体质适配性”。不同中药成分对应不同功效,若与自身体质相悖,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例如,添加人参、桂圆的药膳月饼性温,适合气血亏虚人群适量食用,但体质燥热、易上火者或高血压患者食用后,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在选择药膳月饼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质来挑选。
其次,过敏风险也需警惕。刘茜指出,白芷、甘草、肉桂等药食同源成分虽常见,但仍有少数人对其过敏,购买前需仔细查看产品配料表,确认无过敏成分后再选购,避免食用后引发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对于特殊人群,刘茜给出了明确的食用建议: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建议食用药膳月饼,因其外皮由面粉、油脂和糖(或代糖)混合制成,内馅无论是否添加中药,多含坚果、淀粉等升糖指数较高的成分,不利于血糖控制。“若实在想吃,务必浅尝辄止,单次食用量不超过1/4个,同时减少当天米饭、面条等主食的摄入量,并及时监测餐后血糖,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减重人群同样需谨慎。刘茜介绍,一般来说,吃豆馅的最好,吃五仁馅的比吃肉馅、蛋黄馅的好;吃苏式的最好,吃广式的比吃冰皮的好。一块80克左右的月饼,中午吃半块即可。食用后需通过增加运动消耗多余热量,避免影响减重计划。此外,患有胆囊炎、胆囊结石、心血管疾病、胰腺炎的人群,应避免食用火腿、蛋黄、五仁等高脂肪馅料的月饼,这类月饼脂肪含量可达20%-30%,可能诱发胆绞痛、血脂升高、消化不良等症状,加重病情。
刘茜最后建议,消费者选购药膳月饼时,应理性看待“养生”宣传,优先根据自身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而非盲目跟风追求“网红款”。“中秋吃月饼的核心是传递团圆寓意,健康始终是前提。无论普通月饼还是药膳月饼,‘适量、对症’才是关键,切勿将其当作‘养生神品’过量食用。”
(责编:荆雪涛)
本文由作者笔名:都市女 于 2025-09-25 10:48:24发表在本站,非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dushinv.com/news/9635.html
碘造影剂过敏,如何做介入治疗? 2025-09-26
“身体不舒服先问AI”?医生拆解AI问诊三大硬伤2025-09-26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2025-09-26
中式糖水可能是热量炸弹,营养专家教你健康吃“甜”2025-09-25
中秋药膳月饼走红!食疗≠治病,“体质适配”是关键2025-09-25
电梅花针疗法:助力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眼疲劳2025-09-25
凌晨3点被剧痛惊醒,开渔季海鲜不能配啤酒2025-09-25
创新药破解耐药困局,慢粒已成可治的慢性疾病2025-09-25